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国产化率稳步提升
文章来源:admings 更新时间:2015/02/02

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大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着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继续取得积极进展,创新动力不断增强。
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
去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煤、电、铜、铝、铅锌、水泥、平板玻璃、电石、焦化、铁合金、钢铁、汽车等13个行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发布了钢铁、汽车、铝、水泥、纺织等行业发展规划和有关行业市场准入条件,从环保、土地、安全、能耗、水耗、质量、技术、规模等方面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从严控制新上项目,对铁合金、焦炭、电石等行业实行准入审核。
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发展装备制造业的积极性增强。发电设备、冶金成套设备、矿山机械、石化成套装置、数控机床等重大装备技术水平和国产化率稳步提升,一批高效节能、高附加值技术装备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有力地促进了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
大型冶金、矿山、石化设备的研制和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在重大装备技术水平和国产化率稳步提升的带动下,上半年,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2.4%、52.7%。
高技术产业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1%,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8.5%。高技术产业结构优化趋势明显,区域布局更趋合理:
——上海、北京等东部发达地区高技术产业加速由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由生产制造领域向研究开发领域拓展;
——中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高技术产业加快崛起。
——西部地区积极发展特色高技术产业链,资源优势得到发挥。云南、贵州等省以生物医药、有色金属深度开发、磷化工等产业为龙头,规划打造一批高技术产业链,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十一五"期间,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安排投资60亿元,高起点、高水平地组织建设十二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资48亿元,实施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工程。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实现重大科技创新、突破战略高技术产业和重点行业发展的"瓶颈",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
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支持,鼓励产学研联合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推动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在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工业整体水平还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淘汰落后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和布局,提升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是"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意见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返回】
上一条:工程机械转型矿山机械该如何迎接挑战
下一条:怎样挑选大型矿山机械设备